一名旅人獨自在荒野趕路,一直走到傍晚。
突然,有老虎從一塊大石後面跳出來,猛力撲向旅人。
旅人勉強避開老虎的襲擊,立刻轉身逃命,老虎也緊追其後。
老虎緊緊進逼,旅人慌不擇路,竟跑到一處懸崖。
無處可逃的旅人,千鈞一髮,抓起路邊的蔓藤,往懸崖奮力一跳。
老虎看到獵物跳下懸崖,氣得在崖邊一直咆吼;
旅人則抱著樹藤吊在崖壁。
向下望是萬丈深淵,向上望老虎徘徊不走,旅人只能拼命抓住蔓藤。
然而,他驚魂未定,還發現上面有兩隻老鼠在啃咬他的蔓藤!
旅人在絕望之際,發現崖壁上有點點紅光,仔細一看,原來是一簇野梅子。
於是,旅人一隻手鬆開蔓藤,伸手過去摘下一顆梅子,放到口中細細品嚐——
「哈!真是太美味了!」
我在二零零六年左右看到這則故事,還為這故事畫了一張示意圖,畫了懸崖、藤蔓、老鼠,還有自己,然後貼到當時流行的Xanga部落格。到二零零一年,它成了我最喜歡的聖誕節故事。
大家都喜歡狄更斯的《小氣財神》(A Christmas Carol),我也喜歡;只是一年又一年,我發現《小氣財神》和不少聖誕節故事一樣,是為「別人」而準備的美好聖誕節故事。
這些故事都是——「教育」「別人」「分享」(給「我們自己」)。
我覺得,大人也需要為「自己」準備的聖誕故事。
我的節日危機是,我不再相信別人可以送我甚麼。
不希望從別人身上得到甚麼,是大人保護自己的方法,有時大人會稱之為「獨立」。
談到送禮物,在任何情況下,我都會說:「不要破費(也不要浪費)。」
這可不是過聖誕節的正確姿勢哦。
誰像我一樣,不小心變成了大人、活到了現實世界、早已習慣把節日扛在肩上,可以參考故事裏的旅人,過聖誕節,就如摘一顆野梅子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