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2022-09-21-14-51-23

有家長他我表示,現代湊仔育兒很麻煩,先顧衣食住行,再接著就是學業興趣班,又要照顧身心靈發展等,缺一不可,大歎每件事都要思前想後,往日的瀟灑即興一去不復返,我也是父親一名,完全體會到「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的心情和無奈。

湊仔不是易事,情緒壓力大的時候,爸媽難免不小心對可愛的小朋友發脾氣,之後陷入自我討厭及厭惡的死循環。更何況,湊仔之外還要每日處理重重覆覆的家務雜項,怎能擺脫這疲勞的日常呢?而最令人無力的是,湊仔和家務一樣總是每日重覆。父母十分努力維持生活,往往被視為「理所當然」。在工作上,完成職責和任務後,努力工作的成果會得到認可和滿足感;但每日完成湊仔和家務事,並不會馬上見到成果,長此下去,父母就會失去動力,這種孤獨無援的感覺也會加強父母在湊仔期間的乏力感。

湊仔大忌:
1.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父母,會很快厭倦於湊仔。為了保持家中環境的秩序感,你花了兩個小時整理家居,家裏整整齊齊,每個玩具都在它們應該在的地方。過了二十分鐘,家裏就像是遭到龍捲風襲擊一樣,滿地又散落著孩子的積木、玩偶、圖書……完美主義的父母大多數認為要給孩子定下嚴格的標準,否則孩子很可能難成大器;同時,完美主義的父母對自己也會有很高要求,產生不必要的壓力,也容易令自己的精神長期處於繃緊狀態。

2.自我厭惡
因為自己經常對孩子吼叫,父母也可能會陷入自我厭惡,心想:「我又對子女發火了,我真不是一個好父母。」當湊仔生活不似如期,父母很多時候會否定自己,陷入抑鬱和沮喪的情緒。忽略自己的心情,以他人為優先,一旦事情的發展不如自己所想,情緒就容易爆發,陷入惡性循環。

3.與他人比較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育兒時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放不下比較的心,總是跟別人比較,這樣當然更累。事實上,「比較」無可避免,因為這是我們人腦的運作方式之一;但與他人比較,對湊仔並沒有任何好處,特別是通過比較而形成一種潛在的競爭態勢,並且把競爭的壓力一股腦轉嫁到孩子頭上,不但不容易達到目的,還會傷害小孩。

4.獨自承受
社會的主流文化認知中,仍然主要用母親和孩子詮釋親子關係,但在討論教養之前,該檢視社會對母親的期待經常過於沉重,常常忘了父親也是育兒路上必須一起同行的夥伴。媽媽往往是孩子主要的照顧與教養者,更揭露社會對媽媽的沉重期待,媽媽的肩頭上背負孩子的未來,成功或失敗。導致媽媽可能會出現以下想法:「我要盡力照顧好孩子!」、「我為人父母就必須……」、「孩子病了是因為我做得不夠好……」往往獨自承擔湊仔和家務的重責,陷入孤軍作戰的境地。

「湊細路就好似恆指一樣,心情有上有落。」生涯,難免會有挫折,湊仔方式也會跟家人的傳統方式有分歧。有時教仔教到很累很憤怒,曾想過是否用舊有的湊仔方法較好。「打是立竿見影的方法,效果會是即時的,但最後還是決定以愛為教育,戰勝挫折。因為堅持,看到小朋友漸漸受教,慢慢成長。」可能這就是當家長最大的滿足感更着重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顛覆原有根深蒂固湊仔要打罵的傳統觀念。當你認知到自己在湊仔過程中面對的困難和壓力,與其獨自面對,更應該帶著積極的態度處理,找一些與你環境相似的家長朋友分享煩惱,交換意見,也有助於緩解壓力和孤獨。

在湊仔、教養跌跌撞撞的路上,有夥伴一起同行、破關;當面對與孩子的衝突、劍拔弩張時,沒有人需要獨自承擔所有的壓力。回到親子關係本身,不論你是母親或是父親,借由照顧過程,愛孩子與感受孩子的愛,都是生命的禮物,而不應該是負擔和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