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逛藝術館消磨時間嗎?
以藝術風格的角度跟小朋友談藝術,可以使大人小朋友在藝術館暢遊其中,不再感到困惑!
《來來來!走進奇妙的藝術博物館》這本書以簡易明快的節奏介紹七大藝術風格,呈現二十六位世界藝術大師的創作特色,同時帶領小朋友以遊戲方式去認識這些藝術創作風格。
我們今天一起看看書中介紹的四個風格吧!
你見過有些油畫用一點點的筆觸畫出來嗎?
印象派畫家着重光影變化,呈現光在不同時間及環境下,照在自然事物上,所產生的變化及色彩。有時會使用點的筆觸,看似是一點點的顏色在堆疊成圖畫。
例如是莫奈的《睡蓮》,他重複描繪睡蓮這個主題,畫完一幅又一幅。看似相類似,但描繪出來的時間、氣氛及光線變化都是不一樣的。
你有試過情緒被觸動,聲嘶力竭地吶喊嗎?
孟克《吶喊》以鮮紅色線條繪畫緊張的畫面,有一個人對着前方,絕望地呼叫。不知道畫中的人遇見或是看見了什麼?雖然我們不知道內情,但當中激烈的情緒,我們彷彿也似曾相識。
表現主義的畫家喜歡在畫作或雕塑中呈現內心強烈的情感,與扭曲的形狀及線條、特別容易展現出內心憤怒的情緒。有時候,畫面也能感受到悲傷的感情。
藝術家以碎裂、分離的畫面,並以重新組合碎片的方式,以不同角度描繪主題。背景與主題互相交錯。
多才多藝及多產的藝術家畢加索,除了在畫作中有驚人的才藝爆發,他的雕塑作品也令人印象深刻。他的立體主義作品,彷彿用剪刀裁切畫面,以不同的角度拼貼重塑,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覺感受。
你曾經夢見過車子飛起嗎?或是夢見自己飄浮在半空中?如此瘋狂的想法,也在繪畫歷史中找到,這種風格叫做超現實主義。
馬格利特的超現實主義畫作栩栩如生,彷彿是夢中的畫面一樣。非常逼真的物件描繪,卻出現不合物理性質的舞動,使人驚奇。
認識不同的創作風格,有助我們打開想像力。
雖然我們不一定要從事藝術創作,卻能在藝術史中認識人類歷史,明白社會如何進步,科技如何地發展。藝術也為你正在從事的專業中,帶來額外的滋養成份。藝術也提供心靈休息的地方,在色彩斑斕的畫面之中,得到共鳴。
遺憾的是,這本書以掃描QR code的方式介紹藝術家,有些博物館的連結已經失效,這本書的時限因此受到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