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太太大人都是需要工作的人,兒子在平日都會交給僱人姐姐來照顧,只有在放工後又或是假日,才會有機會和時間與兒子相處,陪伴和玩樂,甚至是教育,太太大人常常嫌棄我的工作需要加班,假日需唔帶領活動,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和陪伴兒子。香港人的工作時間普遍過長,以致大部份雙職家長都難以抽時間陪伴子女,令他們的工作與家庭生活出現不平衡的情況。
雙職家長 3大難處
雙職家長忙於工作,在管教及維繫親子關係方面,雙職 家長容易遇上以下3大難處:
1.照顧子女需假手於人:由於雙職家長需兼顧工作,大部份父母都需要依賴傭人或長輩代為照顧子女。第三者的管教方式往往與父母有所分歧,這不但令子女 難以適應不同的管教方式和要求,也可能令家長對子女的行為束手無策。長輩和外傭會偏向遷就孩子,孩子因而容易變成小霸王般對他人 呼喝和指指點點,以及缺乏自理能力和責任感。
2.忽視問題行為背後原因:雙職家長因較少時間與孩子相處和溝通,常會不經意地將注意力放在子女欠理想的行為上,誤以為懲罰和責備是最有效的方法,忽略了隱藏的情緒及行為動機,雙方因而會產生不恰當的反應。父母在指導孩子學習時,因時間限制和精神疲憊而失去耐性,往往較易採取直接指令的方式,缺少耐心引導,造成彼此對立的局面。
3.親子時間不足:若父母跟孩子共處的時間太少,對孩子的身心成長了解不足,兩者關係容易變得陌生。另一方面,孩子少見父母,有機會會把情感投射在照顧者身上。即使偶爾有親子時間,彼此也未能充分享受,關係也許會日漸疏離。
雙職父母既要外出工作,又要照顧家庭,在平衡這兩種角色之間,偶爾會感到吃力。以下,家長提供4個分享,讓家長能更有效、積極地擔起親職角色:
1.夫婦需妥善分工:夫婦之間要肯定及欣賞彼此對家庭的付出,並互相體諒,同時妥善安排持家計劃,能有效運用夫婦間有限的時間和精 力,減低彼此埋怨的機會,包括家務分工、管教默契、安排孩子生活起居照顧等。例如是下班後可由丈夫負責接子女回家, 妻子負責弄好晚飯;晚飯後,丈夫負責洗碗,妻子協助孩子功 課等。記緊在持家方面,夫婦雙方均有責任,切忌互相指摘埋怨;否則只會破壞感情,弄巧成拙。夫妻間應要明白彼此的需要,丈夫也要了解夫婦需互相承擔家務和管教的重要性。
2.有質素的親子時間:在孩子心目中,父母的愛、關懷和了解是無法取替的,所以父母需營造和享受有質素的親子時間。父母與孩子的相處不 在乎時間長短,而在乎怎樣跟孩子相處。父母不妨每天安排10 至15分鐘時間與孩子談談生活瑣事和趣事、閱讀玩耍,當中着 重交流、分享和欣賞,並可以抱抱孩子,增加身體接觸,讓孩 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建立親密的關係。
3.與照顧者的協調:長輩或外傭照顧子女,容易遷就孩子,忽略了他們的自理能力、禮貌及價值觀教育等,建議家長可與照顧者先協商一致的管教模式。由於長輩協助照顧子女,有時父母就算覺得他們的管教方式不妥,也較難啟齒要求改善。袁嘉殷建議家長在與長輩討論管教孩子的問題時,宜將焦點放在孩子身上,平心靜氣地向長輩提出要求,長輩出於疼愛孫兒的關係,大多願意接納。家長也可以多和長輩們一起參與家庭活 動,保持良好關係。
家長應與照顧者協調,如與外傭事先溝通管教界線,以免外傭對孩子過於遷就;並在平時與長輩建立良好的關係,奠定互信基礎。
4.了解孩子的需要:不少雙職父母因缺乏與孩子的溝通機會,令他們容易只看到事情表面,而忽略了子女隱藏的情緒及行為背後的動機,或所反映的需要。有時候孩子哭鬧或發脾氣,可能是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所以家長需要有同理心,懂得站在孩子角度看事物,從多角度了解他們的行為動機,再引導他們將行為改正過來。
長輩、親戚、褓姆或傭工等「代家長」的安排是無法取替孩子心目中父母的愛、關懷和了解,父母需要營造和享受有質素的親子時間。父母與孩子相處不在乎時間長短,而在乎怎樣跟孩子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