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錯, 但我就係要亂做 10

兒子學習吸收快,很容易用位置,發音記得動物名稱,數數字,每當我們稱讚他,兒子都會因為我們的回應而興奮和高興起來,手舞足蹈,那高興興奮的笑聲,響徹全屋。

學習是一種天生本能。從出生開始,小朋友會學習不同的生活技能,即使沒有任何訓練,小朋友都會學會,每個家長都會希望子女成材,但家長應正確地引導子女學習,先學會從多角度欣賞子女的表現和能力,啟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提高學習成效。更可根據這幾點,啟發他們對的學習興趣呢。

父母要反思自己送子女上學的目的,不要讓子女覺得學習只是為了爭取好成績或為了滿足父母的自豪感。反而應讓子女明白學習是為了追求知識,充實自己,不與社會脫節。

子女感到讀書是苦事,心理壓力大,有時候是因為父母過分緊張,要求過高。若果期望遠超子女能力範圍的話,他們會因無法達成家長的要求而感到沮喪及失去自信,所以家長對子女的期望要配合子女的能力和循序漸進,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有能力邁向可行的目標。

家長不必過分重視子女的學業成績,同時要欣賞他們的長處,例如:在温習過程中表現的耐性,看他們的整體表現而加以讚賞。家長若留意子女已盡了力,便要接受其考獲的成績,學會讚賞他們的努力,並鼓勵他們努力。

最重要的一點是避免在子女面前將他們與別人比較,負面評價會傷害孩子的心靈,使他們受到挫折和感到自卑,引致他們更缺乏進取心和無心向學。

要推動孩子學習,子女需要有以下四個與學習有關的元素,它們包括:

1. 明確學習目標
設立清晰明確的學習目標,對子女是十分重要。就好像一位司機,要知道駕駛的目的地,才能達到目的地。在我接觸的個案中,有家長表示希望子女成績好,但原來家長要子女改善什麼、什麼是「成績好」都沒有清楚表明,子女當然不明白家長要求,成績自然不理想。

2. 正面學習信念
每個人對自己的學習能力都有不同的理解。子女自小喜歡運動,對運動能力有一定信心,面對有關挑戰會積極面對。子女英文成績未及如人,自然覺得自己沒能力應付,甚至產生害怕的情緒,這種負面的感覺,逐漸成為他們的學習障礙。所以家長宜給予子女成功的學習經驗,建立子女正面學習的信心,讓他們覺得自己是有學習能力,從而提升學習動機。

3.愉快學習狀態
子女能夠有一個輕鬆及愉快的學習狀態是十分重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可給予子女開心及輕鬆的學習環境,例如安排透過戶外活動學習,又或者引發子女好奇心,鼓勵自己尋找知識,都是愉快學習的一個好方法。

4有效學習策略
子女對接收外界的感覺都有不同的能力傾向。跟據身心語言程式學,學習傾向可分為﹕視覺型、聽覺型、感覺型及自語型,意指子女會較傾向以一至兩種感官去接受外界事物及訊息。家長可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子女多用哪些感官詞語去表達對外界的認知。子女以「看」字、「聽」字、「感覺字詞」還是「分析字詞」表達自己,也反映其能力傾向。家長可跟據子女能力傾向加以鼓勵子女多用這感官來學習,如視覺型子女可多用圖像進行訓練,聽覺型子女可以聆聽進行學習等。

家長要相信子女是有學習能力,讓子女體會學習的樂趣,成為對學習有信心的人,才能啟動子女學習的動力,真正愛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