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家長向我查詢有關小朋友選讀小學的意見,我研究了小朋友的成績表,中規中矩的,沒有太突出,也沒有很差的,於是提議一些區內一般的學校,對學術和課外活動持平的小學,希望不會為小朋友帶來太大的壓力和過度的期望,當我提議時,他的母親選擇了區內一所對學術有很大要求,功課繁重,需要每星期默書測驗的小學,我心想著家長你已有獨到的選擇,為何仍向我查詢呢,後來有其他家長對我透露,那位家長身邊的大部分人都不贊同她迫小朋友入讀這所小學,而她一直力排眾議表示小朋友需要強迫,需要有一個有壓力的環境才會有進步,更為小朋友報讀所有對升學有幫助的興趣學術班組,看到她的兒子正在發脾氣,我心痛著勸告家長,繼續壓迫小朋友的情況,小朋友會提早進入反叛期,逢你必反,家長肯定地說著不會,小朋友很聽話的,而我又看一看正發脾氣的小朋友,心裡為那位小朋友默哀,並判定家長已成為了怪獸。
現今很多家長因望子成龍,而努力栽培子女,為子女建立厚厚的「個人履歷檔」——當中包含無數「名牌」學前班和興趣班證書、課外活動獎項等。「怪獸家長」的一大特徵是過分着重子女的「分數」、「等級」和所讀學校是否「名校」等。小朋友未出世就已為子女報讀幼稚園,並參加「名牌」中小學的開放日和講座;為令子女學懂多國語言,安排子女讀兩至三間用不同語言教學的幼稚園,傍晚放學繼續學外語;甚至有一些未做父母,已查找不同的學前班、興趣班和「名校」,為未出世的子女作計劃。這些家長務求為子女鋪路,把子女的時間表排得比成年人的更緊密,由朝八至晚十、由星期一至日,令孩子沒有足夠休息及承受沉重壓力。
在追求「名牌」學校時十分盲目,他們未必了解那所學校是否適合子女,便「盲搶學位」,通宵排隊取報名表。更喜歡將子女與其他孩子比較,他們會比較子女的學業成績、課外活動、語文能力、其他才能等,即使子女的學業成績中上,「怪獸家長」仍會有「子女不夠別的孩子好!」、「為何不能拿滿分?」等想法,以致不斷鞭策子女,但卻甚少讚賞或建立,令子女欠缺自信。
「怪獸家長」有一個問題,就是太著重子女的表現,特別是學業或成績方面。其實,我們有更重要的事情值得關心,就是親子關係了。父母與子女是要互立感情關係,而不是事工關係。在家庭中,我們多談情說愛,而不是默書測驗及考試。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促使子女健康成長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