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的暑假完了,重新上學去,適應堂需要家長陪同,我當之無愧的請假陪太子上課,發覺太子大人自顧自的拿玩具玩,無視老師的指示,甚至老師嘗試阻止太子大人玩玩具,太子大人的回應只是發脾氣哭著,又或是無視一切, 繼續自我娛樂。
我們必須一直思考一個問題「孩子真正的能力到底為何」,避免在下指令時摻雜了自己的期待,下了過難的指令。
1.確認家長是認真的
先想好再說!與其一下子給了一堆要求,倒不如從當中挑選幾樣你真正在意的,堅持讓小朋友做完。
2.不要用請求或詢問的方式提出
簡單直接是第一要務,如果這件事是非做不可,下一個清楚的指令就好,例如:「現在把玩具收好」,你不必大呼小叫,但語氣要溫和而肯定。如果小朋友出現抗拒,家長可以給予部分的協助,也避免小朋友反抗而一直僵在原地,家長可以先釋出一點善意,等待小朋友的回應。
3.不要一下子給太多指令
大部分的小朋友一次只能接受一個到兩個的指令,如果你的要求很複雜,請先把它拆分成幾個步驟。
4.確認你的小朋友專心在聽
你曾經在小朋友看電視或打電玩時,在背後跟他說話嗎?大多數時候,你會聽到小朋友說「喔!」、「好!」然後繼續玩。此時你的指令根本沒進到他的思考歷程,他只聽到一串聲音,彷彿你在說什麼,生存的本能告訴他,一定要說「好」,不然爸媽會繼續念,但他其實沒聽進去你說什麼。所以,走到他面前,看著他的眼睛,確認他真的聽到了,再繼續下一步。
5.減少讓小朋友分心的刺激
延續上一點,先關掉電視或手機,再下指令,如果很困難,那我們的任務可能要先調整為「等他看完電視後再下指令」,或者「建立合適的電視或手機時間」。同樣的,我們在下指令的時候,也記得要先放下手邊的手機與工作喔!
6.讓小朋友重複你的話
除了重述一遍,確認小朋友有聽進去之外,也要再詢問一下小朋友知不知道該怎麼做。
7.訂下期限
提醒小朋友還剩多少時間,要明確到分鐘的程度。如果小朋友對時間比較沒感覺,設定一個可以看得到或會發出聲音的計時器是重要的,如果小朋友還是拖拖拉拉,家長可以跳下去跟他一起做。
提升小朋友在沒有提醒的情況下完成任務的能力,關鍵在於培養他們對干擾的忍耐力和自我控制技巧。可以通過系統化地增加環境中的干擾事物和延長任務所需的時間的來實現這個目標。此外,當小朋友在做任務的過程中停下來時,家長不應該給予提醒,而是應該通過給予反饋並要求小朋友重做任務來貫徹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