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食食,無人可以搶我啲嘢食⋯⋯食多啲⋯嘔

最近兒子又表演了令我感覺驚為天人的一幕,三口一個小蛋糕,當然對大人來說,小蛋糕一口一個都是沒有問題的,但幼童三口一個,實屬驚人,兒子向來性急,凡事跟不上他的節奏,他會表現委屈,更不要說他最喜歡的一項-吃,他在上學時玩玩具至茶點時間,由於收拾玩具和取出餐具已消耗了一點時間,同學們都已經把蛋糕包裝拆好,蛋糕已安放在碟子上,正等著老師的指示就可以享用,兒子則不徐不疾的把玩著自己的碟子和杯子,遲遲不肯按指示拆開包裝,眼見同學開始享用,兒子才慢條斯理般拆開包裝,然後就蛋糕就𣊬間消失了三分之一,其後短短十秒內蛋糕已成為兒子的能源,我不禁懷疑是否工作壓力太大,剩下的就是兒子遺傳了我好吃又快吃的基因。

現代小朋友忙碌,趕著上學、上補習班等活動多,常聽到父母要小孩「吃快點」,小朋友用餐時太趕,會影響攝取營養的「質」與「量」,容易造成營養攝取不足或吃太多等現象,吃飯速度快會造成孩子沒有時間攝取足夠的營養,且大腦飽食中樞會因來不及收到飽足訊息,導致學童容易吃過量,進而造成肥胖等問題。

狼吞虎嚥不利健康,陳醫師表示,相對而言用膳時間假若拖得太長,對身體亦一樣未必有益,因食得太慢除會令人不知不覺間進食過量,脾胃亦會因此缺乏休息時間。他續說,不少上班族因工作等原因需要「快食」,建議可在飯前約15分鐘飲一杯溫水,以及選擇以蒸煮方式烹調食物,而每餐最好不超過7至8分飽,以減低對脾胃的傷害。

若短時間內進食大量食物,人體會難以給予大腦已經「吃飽」的訊號,導致升糖指數及血脂過高等問題,長久下去便會造成癡肥、心臟病及糖尿病等疾病。習慣快食的人士,應多進食蔬菜等高纖維食物,而每啖食物最少應咀嚼15次,並透過點算咀嚼的次數,以減慢進食的速度。別讓孩子長期吃油糖較高、口感偏軟的食物,應依年齡與個別發展,嘗試不同硬度、韌度的食物。需要從小培養用餐好習慣的方法:

1.用餐時小朋友需坐定,餐椅應在餐桌旁,不要「走到哪裡,吃到哪裡」。

2.用餐時避免小朋友分心,盡量減少電視、玩具等噪音和干擾。

3. 三餐和下午點心需定時,正餐時間至少間隔4小時,讓小朋友有餓的感覺以促進食慾;兩餐之間避免提供果汁,渴的時候只提供水。

4. 配合小朋友的口腔動作發展,提供適齡餐食,包括食物硬度、大小等。

5. 父母師長決定用餐時間、地點和食物種類;但吃多少由小朋友決定,以免造成反效果。

吃飯速度快貌似節省了很多時間,可是時間長了引起消化系統疾病,就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金錢進行治療,身體也會受到病痛的折磨,工作效率下降。相比之下,到底哪種進食方式“效率高”就一目了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