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食食,無人可以搶我啲嘢食⋯⋯食多啲⋯嘔 3

有媽媽向我力數爸爸不負責任,沒有照顧好家庭,看守小朋友功課,做事沒有舉一反三,休息在家非常懶散,除了躺着和玩智能電話外,就一無是處,沒有陪伴兒子等等一堆抱怨,把丈夫批評至一無是處,更坦白今天都會為家中的小事而與丈夫置氣,每次爭辯時兒子顯得非常害怕,有種害怕被牽連般,其實夫妻關係會不會影響小朋友發展的?

表面上看起來很顧家,疼愛孩子的夫妻,為什麼已經給小朋友負面影響了呢?其實現在愈來愈多小朋友的問題,是因為家庭裡父母的相處模式而影響。夫妻關係對小朋友的影響不只有感受,更深層面是影響到小朋友的價值觀和個人特質,甚至影響到小朋友長大成人後有了家庭的觀念。所以夫妻關係對小朋友的影響力是不容小覷,是非常深遠的。

有些夫妻在溝通上或觀念不同,因為害怕衝突而「逃避」,不坦然面對彼此之間的問題,把重心全都轉移在小朋友身上,把小朋友當作婚姻的「出口」,而愈來愈忽略夫妻的相處,把問題一直暫緩,但根源問題並沒有解決。使小朋友在早期就必須被提升到大人的角色,對他負面的影響是當有一天長大進入婚姻時,會不知道如何與另一半相處,覺得只要不衝突就是解決。如果關係繼續惡化下去,就變成冷漠相敬如「冰」,已經懶得去做任何關係修復,其實這對小朋友負面殺傷力最大,夫妻之間把對方當成空氣避免衝突,以維持表面的和諧家庭,其實心早已冰冷,「哀莫大於心死」。很容易使小朋友很容易出現焦慮不安,在面對人際關係時很冷漠封閉自我,或另一種結果因為從小沒安全感沒自信,會過於想討好人。

直接爆發衝突型的夫妻關係,發生問題動不動就是暴衝型,沒辦法理性溝通甚至演變就是純粹想攻擊對方,因為想反駁而反駁。雖然這類型的夫妻關係不逃避問題,但卻沒有解決衝突的能力,結果都是「只會吵架,但問題永遠都沒有處理」。夫妻間一定會有衝突,但重要的是衝突後把事情解決和好。因為小朋友從小就熟悉用攻擊去和他人溝通,在往後人際關係上遇到衝突也會用攻擊的方式去解決,會認為這樣是正常的;或是變成畏縮的逃避事情避免衝突,遇到事情不敢吭聲,因為怕受到傷害。

有些夫妻總是在有意無意冷嘲熱諷,貶低對方表現出不尊重人的態度,其實這樣的夫妻關係背後的原因是原本舊有的問題沒有解決,不管是情緒上的憤怒難過或心中的委屈不滿沒有當下去溝通處理,往後就容易出現貶低對方用言語刺傷的行為來獲得一種平衡。
例如太太對先生說「你不要管小朋友,你不懂不要管」。其實背後的訊息可能是因為先生常不在家,太太很受傷。從小的環境讓他觀察到父母沒有尊重對方,「尊重」對小朋友來說變得不怎麼重要,以後也不太會去尊重別人。
小朋友的人際關係也因為不懂得尊重別人而變差,容易讓小朋友做事投機取巧,扯後腿。

帶給小朋友安全感,夫妻間常肯定讚美對方,建立熱絡溫馨的家庭氣氛,帶給小朋友安全感讓小朋友從小在有愛和安全感的家庭生活,有助於人格健全的發展,當衝突來臨時,試著先傾聽彼此的情緒需求,要謹記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先處理心再處理事,表達心中感受同時體諒對方,再來談彼此的觀點和期望,雙方在理性並且互相用愛理解溝通,才能使衝突緩和也把事情解決,一旦爸媽能夠好好相處,面對衝突時彼此體諒包容,小朋友才會從中學到如何好好處理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