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係就打死我,我會記住今日呢一刻 2

最近學生輕生的新聞很多,我是一宗也是嫌多的,不過我看顧的小朋友,有很多都有不同的功課問題,而問題源頭並不是來自小朋友本身,而是老師,學校甚至是家長的。

經常發生的情況是功課份數少,但一份功課的量很大,同時功課內容亦很複雜,需要小朋友用盡腦力心力才能完成,另一種是每份功課量少,但份數很多,多得令人頭皮發麻,而我最近又發現一種不同於前兩者,就是功課解題須按照該位任教老師特定的解題方式解題,少一個步驟都會被視為錯誤,需要改正,一般成人的使用的正常邏輯將無用武之地,就算找到正確答案,也需要跟從老師的獨特方式運算過程,令我大開眼界,我眼見小朋友由功輔班開始就奮力地做功課,其他小朋友都有放鬆的時候,她也不敢放鬆一下,整整奮戰3個小時,結果哭訴著自己再努力也完成不了功課,故事最後,我致電校方社工,痛陳小朋友的絕境,也查問該位老師的情況,並許下如果情況繼續不變,我將會出信投訴的情況下,最後情況有所改善,小朋友也終於有點歡顏。

爸媽得留意,小朋友感到壓力時,會有不尋常表現,主要分生理和心理兩種。「例如他們覺得渾身不自在、沒精打彩、沒有胃口、渴睡、胃痛、發噩夢、失眠、尿頻又或便秘等。若孩子有這些表現,可能已響起警號。」在心理上,小朋友若感到大壓力,他們的情緒會比較波動,容易發脾氣。「子女原本是一個樂天的孩子,但近日經常愁眉苦臉,默不作聲。又或者平日喜歡跟其他小朋友玩,但近日卻變得離群。有時候也有些小動作,例如經常玩弄手指、咬手指及拔頭髮等,某程度反映他們的心靈焦慮或緊張。

孩子壓力從所而來?面對學業,小朋友為何會感到壓力?主要可分為內在和外在的影響。內在方面,主要來自孩子本身。「一些自我要求高的小朋友,不想給別人比下去。有些孩子本身已經做得很好,例如他考第二,但卻希望更上一層樓,考到第一,這類孩子十居其九對自己的要求都比較高。」外在壓力則大多來自身邊的人,例如老師、父母或同學。「因為有一些外力去推動他,這些推動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負面。例如父母望子成龍;師長希望任教的班能夠取得全級第一;又或者同學之間互相比拼,也是壓力來源。」李姑娘續指,正面的壓力,透過鼓勵和讚賞,可以成為推動力。相反,負面表達都可成為壓力,例如責罵小朋友等。

可以幫助小朋友減輕功課壓力,首先要解決基本需要,當小朋友肚餓和口渴的時候,讓他們進食和飲水。

第二,建立做功課的習慣,每天在既定時間完成功課。

第三,避免受到任何騷擾,暫停使用不必要的電子產品。

第四,在家中一個共用的地方做功課。

第五,假如子女未能夠集中精神的話,讓他們的腦袋暫時休息。

最後,假如家長也遇到難題,譬如解決不了某道數學題,或不明白一些課題,他們應該尋求協助。

告訴孩子你打算深呼吸,休息一會,會請教老師怎樣做會好一些,你大可利用這些機會,來教導小朋友如何克服困難。」